社会组织培育、自治共建、人才服务、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纠纷调解……聚焦这些热点话题,去年3月,松山湖启动“红动松山湖·五社聚合力”首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公益项目创投大赛,经过层层选拔,评选出10个优秀项目,并于去年6月至12月落地四个片区开展为期半年的多样化服务,播下基层治理的“优选”种子。

  截至今年1月,各项目已基本完成结项评估工作。这些项目都针对松山湖基层治理哪些“痛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又取得了怎么样的成效?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果,Pick出你心目中的“N0.1”。投票排名最高的项目,还将获得本次大赛的“最佳人气奖”。

  本次大赛由松山湖党工委、松山湖管委会主办,松山湖党建工作办公室、松山湖社会事务局承办,旨在挖掘和扶持一批优秀公益项目,激活社会资源并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大赛也呼吁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关注和支持松山湖公益事业的发展,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你喜欢的松山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公益项目点赞!(可多选) “松湖医道·健康科学城”中医药健康服务系列活动项目 “温馨调解·幸福松湖”纠纷调解项目 “党建引领·安全到家”——幸福北部社区急救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低龄老人赋能计划项目 “看见未来”—儿童青少年视力守护行动项目 “圾”时分类——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推广项目 “爱莞家·能量+”家事调解队伍培育计划项目迈创科教—“小小科学+”社区科教苗圃项目守护松湖北区·松山湖环境保护公益服务项目松山湖高科技人才心理增能工作坊项目提交

  一起来看十支优秀团队风采↓↓

  “松湖医道·健康科学城”中医药健康服务系列活动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东莞松山湖管委会共同出资成立的国有医疗机构——东莞松山湖医道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开展。基于长期的健康服务工作,国医堂通过大数据发现脾胃、睡眠、肩颈不适等疾病是企事业单位青年人才、科技工作者的健康需求。

  因此,该项目走进松山湖生态园片区和中部片区企事业单位,邀请名中医及中医骨干为松山湖人才举办优质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活动,普及中医养生文化,指导防病养生,助力健康管理。项目共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活动4场,服务750人次;开展中医移动工作站活动11场,服务850人次。

  “温馨调解·幸福松湖”纠纷调解项目

  该项目的执行团队为东莞市心馨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组织心理学博士、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为有重大家庭矛盾、感情破裂的家庭成员,包括夫妻、亲子、婆媳、翁婿等提供专业的咨询与调解服务。

  项目以情绪取向家庭治疗技术为纠纷调解的基础,先调解情绪再调解事情,共服务22个家庭,开展51次调解;成功调解8对夫妻关系、1组邻里关系,缓和8组亲子关系,其余5组关系均得到较大改善与成长。同时,推动越来越多居民愿意通过专业调解来化解冲突,居民调解意愿与接纳度不断提高。项目在执行期内,获得服务对象赠送锦旗2面,感谢信1封。

  “党建引领·安全到家”——幸福北部社区急救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该项目执行单位为广东医科大学星火急救队,项目联合松山湖北部片区,致力于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宣传与普及,改善目前国内民众现场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现场急救施救率低、现场急救成功率低的现况。

  目前,项目在松山湖打造了“急救科普角”3个,培训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超300人,集合120初级救护员并成立了3支急救队伍,打造了标准化课程10余项。同时,在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中定期开展急救普及活动,每月培训2+场,共计开展20+场、培训超1000人。通过以点带面、播种结合、“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构建网格化志愿服务。

  低龄老人赋能计划项目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低龄老人的需求逐渐受到关注。该项目由深圳市福田区福安养老事业发展中心执行,针对低龄老人在社交、知识、技能以及社区参与方面的实际需求,项目设计了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包括社会组织管理能力、项目策划与管理、资金管理、社交技能与沟通等,激发低龄老人的社区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组织能力。

  项目共开展14场系列课程,直接参与人数达到420人次,间接受益人数超过1000人次。服务对象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仅掌握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显著提升了自身的意识水平。同时,提升整个社会对低龄老人的关注度,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看见未来”——儿童青少年视力守护行动项目

  根据全国卫健委最近一次视力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2.7%,而东莞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约为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项目执行团队广东医科大学启明星志愿服务队专注于东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教育。

  该项目依托“一起向未来”(173)模式——1套近视预防绘本、7种形式、3道防线,自创趣味科普课堂,通过动画演示、角色扮演、近视模拟感官体验、无接触眼部操学习、传唱近视预防童谣等形式,向幼儿普及爱眼护眼知识。同时,录制“走进近视”“无接触眼部操学习”等主题课程包,打造线上可移动性课堂。此外,联动社区、医院开展一系列爱眼护眼宣传及义诊活动。项目共开展近视预防课堂11场,开展摆摊宣教及义诊4场,录制线上近视宣讲视频7个,并已投入各大视频网站和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累计实际直接服务人数5730人。

  “圾”时分类——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推广项目

  当前东莞市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覆盖范围依旧有限、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足等问题,该项目由广东科技学院团委志愿服务中心执行,在社区与学校之间开展一系列定期定点的垃圾分类活动,旨在提升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倡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项目执行期间,开展了30场次校内外相关专题宣讲活动,覆盖8000余人。此外,开展了6项趣味性、公益性、宣教主题活动,包括:组建垃圾分类宣讲推广队伍,已招募垃圾分类推广员30名;开设“垃圾分类微课堂”发布各类垃圾分类推文14篇,阅读量达12715+人次;在社区、高校进行可回收垃圾兑换绿植活动4场,覆盖人次达4万+人次;在社区、高校设置5个旧衣物捐赠箱;举办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垃圾分类定向越野活动共3场。

  “爱莞家·能量+”家事调解队伍培育计划项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该项目由东莞市爱莞家公益服务中心开展,以东莞家庭纠纷现状及家事调解专业队伍培训需求为切入点,引入专业法律知识、家庭关系认知及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对服务对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心理学、法律、家庭婚姻系统的调解技能培训学习。由无到有,培育了一支“懂法懂心懂情”的16人家事调解团队。

  项目共开展4个阶段的科普及培训活动,惠及98人次。培育了一支立足于松山湖本土人士、以妇女力量为核心、跨越不同年龄行业、自我培训自我增能的家事调解示范队伍,制作了一套“懂情懂法懂心”家事调解手册并印发100本,促进家事纠纷调解流程化,致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的家事调解员队伍,做好东莞市家事调解员队伍培训的系统和可复制化、传帮带,全面提升家事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迈创科教——“小小科学+”社区科教苗圃项目

  项目由东莞市迈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联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迈创科教志愿服务协会,将公益性科创教育带到松山湖的社区、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学校。项目执行以来,共开展多彩科创课堂24场、多彩科创游园会2场、多彩科创成长营2期,服务人数共1699人次。

  项目一方面通过科创培训服务青少年和儿童,让他们享受公平、优质的科创教育资源,为国家的未来“育苗”;另一方面,培养一批拥有专业技术、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志愿者,助力大学生提高社会融入、动手实践能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创业技能与路径。

  守护松湖北区·松山湖环境保护公益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东莞理工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入松山湖北部片区多个小区,深入开展以“无废城市践于行,生态松湖心连心”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和环保宣传。通过调研,项目组深入了解北部片区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态度和行为习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和宣传策略提供依据,为北部片区提交一份改善松湖北区环境的实施方案。

  此外,立足学校、小区阵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北区学校举办“无废校园,由我做起”环境保护主题讲座覆盖300人次;组织北部片区市民参加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覆盖39人次、环境保护科普活动覆盖50人次;开展一场市民亲子环境教育活动覆盖40组家庭,近80人次。项目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培养公民责任感,直接服务2000人次。

  松山湖高科技人才心理增能工作坊项目

  项目由东莞市智信社会工作评估与研究中心开展,通过组建心理专家以及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以线下的服务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高层次人才科学看待工作中的挫折与压力,提升心理调适与管理情绪的能力。

  项目依托团体增能、情绪增能、游戏增能工作坊开展10次课程,以及个案咨询服务10个(20人次),直接受益人群290人次。重点关注女性尤其关注原生家庭有创伤的女性心理健康,主要为服务群体提供情绪辅导、家庭关系、应对模式的辅导和训练,为她们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女性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